才子佳人小说作者和主人公的文人身份特征,决定了其中的环境描写白带诗情诗意和抒情意味,并且多是作者着意经营的,为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服务,这也是小了佳人小说特有的韵味。

渲染故事环境一一引人春兴似游丝

为了渲染烘托故事发生时的气氛,营造一种浪漫的诗意情调,才子佳人小说对其中出现的主要活动空问,基本都用一段诗词进行铺陈描写。

使用这些诗词创造诗意氛围,不仅满足了作家的审美追求,也使读者允分感受到一种雅化的美感,更好地融入故事发生的背景与环境。

如《平山冷燕》第六回,描写冷绛雪所在的浣花园,浣花园风景清幽,位置全无俗韵,虽未见其主人,却让人不敢以野人相视,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。

此处衬托暗示了十二岁小才女冷绛雪的超凡脱俗与惊人才学,与她“村农小女”的身份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。

而后众人看到冷绛雪的“举止行动,宛然又是一个山黛”时,不禁叫人拍案。

这一段环境描写为人物的出现和刻画人物形象做了诗意的铺垫。

第十四回,描写山黛的所在的梅园,这座园林是皇帝赐给山显仁的皇庄,自然多了几分富贵和王侯气象。

而山黛作为宰相之女,其人物气度亦是不凡。

这种气度也与前面山黛从容应对皇帝召见,礼数周到,对答如流相呼应,塑造了一个“妩媚却无儿女子之态,娉婷而有士大夫之风”的佳人形象特征。

《春柳莺》第三回中描写的先春园也是同样的功能,石液被田又玄欺骗,以为淮安毕监生的女儿毕临莺就是凌春,便去淮安寻访。

一日,石液潜入先春园,石液被田又玄欺骗,误以为毕临莺就是凌春女子,便去淮安寻访。

这一日潜入先春园,得知柳中高阁便是毕小姐藏修之处时,痴痴呆呆,心思恍惚。

而毕临莺随父游玄墓观梅时,因在古香亭见到石液的题诗,也有了怜才爱慕之意。

回家后,她以石生之诗谱曲吟唱,正巧被潜入花园的石液听到。

在这诗意的环境中,石液以为毕临莺是自己心心念念寻访之人,毕临莺又在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倾慕之情,阴差阳错之下,却开启了石液与毕临莺的爱情故事。

这一处的环境,就是给才子佳人创造了一个共在的场景,使故事有了转折和发展。

《飞花艳想》第二回,柳友梅与友乘兴游湖,面对西湖说不尽的景致,文中引诗赞美,两首诗描写了西湖上烟花如市、士女如云、繁华似锦、艳冶至极、一派热闹的景象,却不是为了赏景,而是为了渲染环境气氛,衬托人物此时激昂热烈的心情。

柳友梅饮酒作诗,被刘有美高声吟哦,诗词便顺着风儿,飘向隔船玉人耳朵里去了。

在这热闹非凡的景象之中,柳友梅隔帘见到了梅、雪两位小姐,惊鸿一瞥便暗暗倾心,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就这样缓缓地展开。

当春去秋来,才子佳人的爱情经历重重波折与阻挠却未得圆满时,柳友梅再游西湖,想起湖上题诗,舟中窥美,风景云殊,恍如隔世。

这段诗词描绘了一幅清冷的西湖景色,将柳友梅不知玉人漂泊今在何处的惆怅心情表现地淋漓尽致。

前后两段对同一处风景的描写,一春一秋,一处热闹一处冷清,环境因人物心境的变化而产生了变化。

环境与故事情节、人物心境互相生发,浑然一体,产生了情景交融的效果。

《合浦珠》第一回,钱九畹一人游虎丘,于梅花楼上沽酒独酌,遥望真娘墓,吟诵白居易的《真娘墓》,诗兴大发,这首诗对情节结构的发展和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而言,都有着重要的作用。

钱九畹作诗后,自吟自笑,连饮数杯,下楼时遇一老丈欠酒钱被众人羞辱,九畹慷慨代付酒钱,这人便是仙侠申屠丈。

后来申屠丈为报恩,救赵友梅脱身程府、救钱九畹性命于法云刀下、寻明月珠促成钱九畹姻事等,成为才子佳人爱情能够结合最有力的帮手。

而《真娘墓》本就是白居易凭吊唐代著名歌妓真娘时所作,暗合了小说讲述钱九畹与妓女赵友梅的爱情故事这一线索。

这首诗还是钱九畹与赵友梅经历磨难后相认的凭证和媒介。

可见,这首写景诗在小说结构和故事发展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。

《金云翘传》第十九回,极力描写钱塘江险状,衬托出王翠翘决意自尽的悲怆心情和悲剧命运。

极尽渲染之事,细致地描写了钱塘江之险,与翠翘决意赴十五年之约以谢徐海之恩的悲怆情感相互交织着。

翠翘历经重重磨难,两度身陷烟花之地,为妾为婢,受尽凌辱,被徐海救出火坑后又被假招安的诡计所骗,导致徐海兵败身亡,备受督抚戏侮后,被送给永顺军长为妻,其悲剧命运至此到达了顶点。

于是在这钱塘之夜她终于决定以身赴死。

这段诗词充满着悲壮绝望之情,环境与人物命运水乳交融,碰撞出了感人的悲剧效果。

小说用诗词渲染铺设故事的环境背景,为人物的出场或情节的转换构设场景,充分调动了诗词的抒情功能,为小说的叙事服务,增加了小说情节和人物的诗意美。

创造诗化意境一一不负春添几尺丝

才子佳人小说描写的是文人的爱情,无论是才子还是他们的理想伴侣一一佳人,都极富文采和诗才,所以小说中随处可见人物赋诗作词。

这些诗词借白然意象表现作者的主观情意,透露人物的情感走向,也隐喻人物的品格,通过这些意境描写,不仅可以美化小说的情节,增强故事的抒情性和节泰感,还能突出人物的性格,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部分。

如《春柳莺》第一回,石液与友人到玄慕古香亭赏梅,在亭上见一署名凌春女子的题诗,这首佳人的应景之作,成为了才子佳人爱情故事的关键线索,贯穿着小说的全部情节。

石液见此诗便徘徊眷恋,情生肺腑,为寻访凌春女子不惜辞去梅家就馆,给了小人田又玄冒名顶替的机会。

田又玄又佯言淮安毕监生的女儿毕临莺就是凌春,骗石液往淮安去寻访,石液与毕临莺订约后,得知其不是凌春女子,又继续寻访。

寻访作诗的佳人,成为才子最重要的“使命”,故事情节也因此一波三折,跌宕起伏。

《锦香亭》第二回,钟景期在锦香亭偶遇御史葛太古的女儿葛明霞,并拾得诗帕一方,上面有一首感春诗,诗词显露出少女的春日情思,亦引逗出青年书生追求情美的遐想。

钟景期因惊叹于明霞的绝色姿容及才情,在绫帕上和诗并寻找时机去花园游玩,期待能再次遇到葛明霞。

果不其然,后面钟景期通过和诗赢得了佳人的爱慕,两人一唱一和,终在锦香亭相会定情。

这首诗连接了才子和佳人,充当两人感情的媒介,推动了爱情故事的发展。

用诗词描写环境,看似写景,实则处处写人,是才子佳人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。

如《平山冷燕》第一回,内阁大学士山显仁献其十岁幼女山黛所作的《白燕诗》,君臣晏饮之际,有白燕当空盘旋,皇帝大悦命百官赋白燕诗,众臣彼此相顾,无一人敢应。

此处暗含着对科举选拔上来除八股文外百无一能的群英们的嘲讽,而后笔锋一转,让十岁幼女脱颖而出,突出才女“敏慧天生,才情性出”的形象,也借用“燕”的意象表现人物高洁的品格。

此处的《白燕诗》又与第十三回的《如梦令》遥相呼应。

燕白颔与平如衡路过扬州“平山堂”游览,忽见两个燕子,飞来飞去,若有所言,若有所听,二人见了不禁诗性勃勃,各写一首《如梦令》。
这里的“燕”已经从景物升级成为抒情的载体,表现出才子风流蕴藉、卓尔不群的性格特征,也揭示了小说的主旨——时事更移,功名富贵易散,惟有芳名不变。

才子佳人小说用诗词描写环境,渲染气氛,营造诗意情境,使“鸟花猿子,纷纷荡漾”“小小情事,凄婉欲绝”。

这些环境、意境的描写为故事的发生发展铺设背景,给小说增添了一种风流儒雅的诗情画意,充满了文人的蕴藉与情致。